法者,治之端也;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谙此理的咸宁市政法系统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依法治市的重中之重,依法化解涉企矛盾纠纷,认真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严厉打击危害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法治服务和保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机制共建:有法可依迎来“艳阳天”
去年7月5日,湖北某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在向相关部门提交工程项目建设有关手续。7月6日,该公司就一次性拿到《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水电气网视开户证明》等。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两天拿到七个证件,这办事速度和效率真是太高了!”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七证同发”,旨在简化审批流程,减少项目跑动次数,“阳光操作”提高审批效率,是推深做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力保障各类建设项目又好又快落地,真正体现对民营企业的关心支持。这正是咸宁市出台《咸宁市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制度》等带来的良好效应。
近年来,为给企业依法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法治保障,咸宁市委政法委持续强化法治引领,围绕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法治环境、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带来的良好效应,针对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和加快康养产业发展、打造鄂南强市等一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着力在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执法司法协同、完善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咸宁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咸宁市市直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市直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制定《咸宁市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高位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
此外,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条举措。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编发正反面典型案例9个,涉企案件在线评估率达100%。咸宁市检察院制定6条硬措施,开展“送法进社区、服务到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矛盾纠纷22件。
咸宁市公安局研究出台《咸宁公安机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深化电子证照运用、推进旅店业“一业一证”改革等,当好金牌“店小二”,全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咸宁市司法局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每月调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运用法治化手段控制成本。市法学会联合相关部门组建“法律服务团”,对119家民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帮助企业排查各类风险和漏洞186个,提出法律建议51条。
时艰共克:纾困解难带来“及时雨”
4月29日,咸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通过循线追踪、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一起网购4000箱假“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在咸宁、九江、武汉、长沙等地暗地出售侵犯知名企业知识产权案件。红牛有限公司咸宁代表直言:“警方的强力出击,有力维护了公司的品牌力和市场形象,对公司抢占市场回暖契机起到积极作用。”
与红牛公司代表有同样感慨的,是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佑胜。在“百日行动”的强大攻势下,咸宁通城公安雷霆出击,辗转深圳、湖南、湖北三地,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侦查,快速侦破一起涉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为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追赃挽损500余万元,助力企业重回市场主赛道。
“感谢通城法院、感谢汪涛法官!你们认真细致的工作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你们不愧为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感谢你们!”2023年1月4日,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邓炳南带着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上门道谢。
事情还要从2019年1月说起。湖北平安电工公司与广东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湖北平安电工公司按照广东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图纸制造提供发热板产品。湖北平安电工公司忠实履约,但对方拖欠货款16.88万元,经多次催讨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将对方起诉至法院。
鉴于双方当事人均为企业,为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的影响,汪涛法官认真研判案情,在组织双方多次调解未果后,遂依法判决被告广东某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原告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人民币16.88万元及逾期利息。被告不服提出上诉,终被驳回,维持原判的判决,郁积在当事人心头的结就地化解。
无独有偶。着眼于全面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咸宁两级法院审慎审理涉企刑事案件,多件案例入选《湖北法院刑事审判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助力危困企业重获新生,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盘活烂尾7年的财贸新都汇项目。积极运用破产审理简化程序,打通简易破产案件的“快车道”,崇阳法院历时90天高效审结一起破产案件。该院房地产领域破产案件审判做法在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会上作交流。
咸宁市检察院与嘉鱼县检察院联合办理一起长江码头污染、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不规范案,采用磋商、圆桌会议的方式,引导企业规范船舶污染物的收集、转运,保障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的同时正常经营。
咸宁公安机关严打涉企违法犯罪,仅去年办理各类涉企案件177起,为企业追赃挽损1.78亿元,最大限度为企业排忧解难。经侦部门通过深度经营,一举打掉一个跨咸宁、天门、宜昌、荆州等地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网络团伙,涉案金额达1.2余亿元。赤壁警方千里跨省追逃,成功打掉一个涉嫌职务侵占、破坏营商环境案件的犯罪团伙。咸安侦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判刑10人,挽损1172万余元,全力维护经济领域稳定。
咸宁市司法局大力推进实施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涵盖635项行政处罚事项,2022年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案件10439件,受益市场主体数10428家,减免金额2290.593万元。
服务共情:高效办理送来“铺路石”
今年,第二批咸宁市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在咸安区经济开发区、赤壁市经济开发区及通山县经济开发区设立并挂牌。至此,咸宁市六县市区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全部挂牌成立。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咸宁市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成员单位,通过构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不断夯实“司法+行政”协同基础,放大协同效应,为咸宁上市后备重点16家“金种子”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当企业负责人介绍两项发明专利涉嫌被其他企业侵权的问题时,四部门同志分别从司法、行政途径为企业提供维权指导,认真解答企业在知识产权维权中存在的疑问,提醒企业在产品生产前做好风险预警,对于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要主动进行商业秘密保护。
“这些建议对企业有效防范涉诉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非常有针对性,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是增强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同为“金种子”企业的湖北崇阳钒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也向前来走访的法官提出了法律法规指导的期盼。
“今年上半年,我们将着重从跨区域合作的拓展、集中管辖后诉调对接工作的衔接、刑事案件集中管辖的推进、品牌保护工作的延伸等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为‘金种子’企业量身打造行政和司法服务以及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等4大类10项服务举措,为企业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何云泽介绍道。
不仅如此,咸宁市公安机关完善市民之家公安窗口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公安窗口的队伍形象和服务质量。通过推行旅店业“一业一证”改革、无犯罪记录证明市内通办,全面深化电子证照运用,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的落实落地。办理各类证照72247余件,及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咸宁市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专项清理,共排查清理相关案件23件,并主动与公安、法院建立有效清理防范“挂案”的长效机制,帮助企业摆脱诉讼之困、安心生产经营。咸宁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咸宁高新区建成全省第二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编制工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和公共法律服务质效评估指标体系。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对接企业推行“法治四进”,区内所有规上企业已实现律师“全进驻”,小微企业实现了共享法律顾问“全覆盖”,非诉法律服务实现了“全免费”,为企业节省律师服务费用300余万元,为企业避免损失1500余万元。
政商共赢:法治环境引来“金凤凰”
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是无数人的向往与期盼。实现梦想的背后,凝结着的是咸宁政法系统工作者的泪水和汗水,带给咸宁人民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共赢效应”:法治化社会建成,既改善了市民的生存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提升了城市的品位,促使土地、房产升值,还可以吸引外地人来咸宁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咸宁市政法系统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来,城市发展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客商纷至沓来,促使招引外资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取得历史性新突破。仅在今年一季度,德国Carbonauten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朱鹏、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驻湖北和江西两省首席商务代表肖牧、元气森林集团生产中心总经理李炳前、奥特莱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郑少薇等嘉宾代表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香城泉都春意浓”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现场。此番57个项目集中签约,合同金额总计1352.93亿元,为历年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金额之最。
这些项目涵盖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产业领域。其中,39个属于先进制造业,占比近70%;50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10亿元到50亿元项目24个。特别是德国负碳材料中国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投资约110亿元,育种基因研究培育项目投资约1.35亿元,均属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含金量高,对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
正如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所言,咸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广大投资者创业更加安心、生活更为舒心、发展更有信心。在咸宁创新创业大有空间、大有希望、大有作为!